分享按钮


1、天气预报简史?

1853~1856年,为争夺巴尔干半岛,沙皇俄国同英法两国爆发了克里木战争,结果沙俄战败,正是这次战争,导致了天气预报的出现。 这是一场规模巨大的海战,1854年11月14日,当双方在欧洲的黑海展开激战时,风暴突然降临,最大风速超过每秒30米,海上掀起了万丈狂澜,使英法舰队险些全军覆没。事后,英法联军仍然心有余悸,法军作战部要求法国巴黎天文台台长勒佛里埃仔细研究这次风暴的来龙去脉。那时还没有电话,勒佛里埃只有写信给各国的天文、气象工作者,向他们收集1854年11月12~16日5天内当地的天气情报。他一共收到250封回信。勒佛里埃根据这些资料,经过认真分析、推理和判断,查明黑海风暴来自茫茫的大西洋,自西向东横扫欧洲,出事前两天,即11月12日和13日,欧洲西部的西班牙和法国已先后受到它的影响。勒佛里埃望着天空飘忽不定的云层,陷入了沉思:“这次风暴从表面上看来得突然,实际上它有一个发展移动的过程。电报已经发明了,如果当时欧洲大西洋沿岸一带设有气象站,及时把风暴的情况电告英法舰队,不就可避免惨重的损失吗?” 于是,1855年3月19日,勒佛里埃在法国科学院作报告说,假如组织气象站网,用电报迅速把观测资料集中到一个地方,分析绘制成天气图,就有可能推断出未来风暴的运行路径。勒佛里埃的独特设想,在法国乃至世界各地引起了强烈反响。人们深刻认识到,准确预测天气,不仅有利于行军作战,而且对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都有极大的好处。由于社会上各方面的需要,在勒佛里埃的积极推动下,1856年,法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正规的天气预报服务系统。 16世纪以前,人们只能根据肉眼观测到的天象物象来判断天气或气候的变化,随着科学观天测云经验的积累,一些有预示性的云天现象被编成谚语而流传,如“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东虹日头西虹雨”等,今天,这些谚语在我国农村仍然广为流传。 17世纪中叶,意大利人托里拆利发明了气压表,气象观测进入到应用仪器阶段,随着气象站的建立和气象理论的发展,出现了根据当地气象资料演变规律来预测未来天气的单站预报方法。 100多年前,随着电报和探空气球的出现,地面和高空的气象报告可以被较快地传递和集中,欧洲出现了天气图。 19世纪后半叶,英法等国一些科学家开始用分析天气图来制作天气预报。1857年荷兰人白贝罗发现了风压定律;1917年至1928年挪威人皮叶克尼斯父子和瑞典人贝吉龙等创立了气团、锋面的学说;1937年至1939年美籍瑞典人罗斯贝创立了大气长波理论,使天气图预报方法由浅入深日臻成熟。 现在,计算机及航天应用技术的日趋成熟使得天气预报科技水平达到更高层次。


2、登陆我国台风特征?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一工作组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自1970年代以来,全球呈现出热带气旋强度增大的趋势,这与观测到的热带海表面温度升高相一致。 大量的气候模式模拟结果也表明,随着热带海表面温度的进一步升高,未来热带气旋(包括台风和飓风)可能会变得更强,风速更大/降水更强。 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台风),特别是登陆我国台风的变化趋势如何,更为我国政府决策者、公众和科学界所关注。上海市气象局利用目前国际最新研究成果,应用中国气象局《台风年鉴》等权威资料数据,针对全球变暖背景下登陆我国的台风变化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对自1949年来登陆我国台风的数量/时间/强度及登陆路径等的分析表明,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在我国登陆的台风表现出以下主要特征: (一) 登陆台风数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 1949-2006年期间,共有522个热带气旋登陆我国,年均9个,登陆频次略有减少趋势:但达到台风级别的并没有明显的增多或者减少变化趋势/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和台风数量仅表现出明显的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可分成3个偏少阶段和2个偏多阶段。偏少阶段分别是1949-1955年,1968-1983年和1995-2006年;偏多阶段为1958-1967年和1984-1995年。 (二) 台风登陆地点趋于集中   1949年-1981年,登陆和影响我国的热带气旋主要集中在华南沿海和海南岛地区;而1982年至今仍主要集中在华东沿海及台湾岛地区,在北纬37度以北和20度疑以南均有减少趋势。总体来看,近五十多年来,我国热带气旋的最北登陆位置呈现为较明显的逐年南落,并向北纬25度靠近;而最南登陆位置则与之相反,呈逐年北上且也向北纬25度靠近的趋势。台风登陆区域更为集中,北纬25度福附近的东南沿海成为台风登陆的主要区域。因此,这一区域遭受登陆台风袭击的危险明显增大。 (三) 台风登陆时段趋于集中 我国热带气旋登陆季节的持续时间平均约4个月,最短不到一个月,最长可达半年。统计表明,近五十多年来,我国热带气旋登陆季节的持续时间缩短了近一个月,台风的登陆时段趋于集中。 (四) 登陆台风强度逐年增强 根据1949年以来的台风资料分析,以热带气旋的中心气压表示其强度,结果显示我国的热带气旋在登陆时的强度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并且在登陆台风中强度较强的热带气旋所占比重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3、什么是天气图?

       天气图是指填有各地同一时间气象要素的特制地图。在天气图底图上,填有各城市、测站的位置以及主要的河流、湖泊、山脉等地理标志。气象科技人员,根据天气分析原理和方法进行分析,从而揭示主要的天气系统,天气现象的分布特征和相互的关系。天气图是目前气象部门分析和预报天气的一种重要工具。天气图分地面天气图及高空天气图,主要层次如850百帕、700百帕、500百帕、300百帕、200百帕等天气图,同一时刻上、下层次配合,可了解天气系统的三度空间结构,根据需要可选用不同范围的天气图,在我国通常用欧亚范围的天气图,有时也用北半球范围,或低纬度(30°N ─30°S)图或某一省,地区范围的小图作辅助分析用。


4、动力学预报与统计预报的结合

       数值预报是根据动力学中的议程计算出来的,所以也称动力学预报。只要给出起始时刻的各层天气图资料,就可以确定未来任何时刻压、温、湿、风等分布的情况。这种预报在数学上也称作确定论预报。统计预报是以概率论作基础,预报量与预报因子的回归方程所示关系,在概率论上已达到某种置信的程度,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如果预报因子出现,预报量也就出现。但并不能保证在任何时候都这样。从预报上讲,确定论最理想,但目前还达不到这一步,不过统计预报方法仍是很有用处的。气象员应该将这两类预报方法结合起来作用,预报效果就会好些。 预报是根据现在推论未来,所以在统计预报方法中,预报因子的选择都是取起始时刻或过去时刻的气象参数。但有一些预报量同它出现时刻的气象条件关系最密切,例如,就降水来说,它与降水出现时刻的上升运动强弱和空气中水汽含量大小的关系最密切,所以选择雨量的预报因子,最好取在预报时刻的因子,这时预报因子本身也是个预报量。有了动力学预报以后,从动力学预报得出各地各高度上压、温、湿和u,v,w三个风速分量预报值,并且从这些基本物理量还可算出其他许多物理量(如温度平流、涡度平流、水汽输送通量、稳定度指数等等)。将这些由机器给出的、预报时刻的物理参量与要求预报的量求出统计关系式。求法与图所讲的程序相同。这种由动力学预报方法和统计预报方法相结合的方法,称作由动力学预报模式得出的统计预报,简称MOS。近二、三年好几个国家已采用这种预报方法,由这个方法可以作出各地的24小时最高、最低气温预报,12~36小时各地降水量预报,各地能见度、云量和低云高度的预报,以及某种灾害性天气(如大风、暴雨、强雷暴)出现与不出现的判别预报。这类预报都是直接从电子计算机作出的。所以电子计算机在作出各种天气形势预报图的同时,也给出全国选定台站的前述诸气象要素的预报。国家气象中心将天气形势预报图和MOS预报传给各级气象台站。台站气象员将MOS预报和当地所作的预报结合起来,作出较准确的预报。天气形势预报和MOS预报的结合可能是今后国家气象中心预报业务一个有希望的方向。


5、两种不同的灾害征兆——厄尔尼诺和拉尼娜

这两种灾害源于一个特殊的地理条件,这就是赤道太平洋东部存在一片辽阔的冷水洋面。这片冷水洋面是一种极其特殊的自然现象。因为,根据太阳辐射有随纬度升高而减少的分布原理,赤道附近应当是温度最高的地方,然而这里却反了过来,出现了低温洋面,成为低纬度地区最大的冷源(热汇),所以对大气环流有极其特殊的影响。 赤道太平洋东部的冷水洋面温度变化——形成厄尔尼诺和拉尼娜 赤道太平洋东部的冷水洋面是由秘鲁冷洋流形成的。只要看看地图,就会注意到,南半球的洋面远大于陆面,在南极洲的周围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三大洋已经汇成一片辽阔的水域,叫做南大洋。南大洋正是西风盛行带,这里的洋流是由西向东的绕(南)极流,这支绕极流在广阔的南大洋浩浩荡荡向东流去,然而南美大陆却南伸到南纬55度左右,其对岸的南极半岛却又北伸到南纬64度附近,于是在这里形成一扇宽度不超过10个纬距的狭窄通道。洋流受到这个陆地门坎的阻拦,使部分水流沿南美西岸凹形的海岸线折而向北,这就是秘鲁洋流。  秘鲁洋流受地球自转的影响,在向北流动的过程中逐渐向西偏转,到了赤道附近更由于东风带的影响,变成了由东向西的南赤道洋流。由于洋流离开海岸,有利于较冷而富于营养的深层海水上涌补充,给浮游生物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这里形成优良的鱼场和鸟类的繁殖之地。 但是,每隔几年,这里的冷水洋面发生升温现象,这就是厄尔尼诺,它是引发当地许多灾害的原因。首先,它影响到深层海水不再上涌,使浮游生物缺乏营养物质而无法生存,鱼类与鸟类也随之缺乏食物大量死亡,成为鱼业灾害的主要原因;另外,这里本来是雨水很少的干旱地区,这时由于海温上升,使空气对流加强,以致暴雨成灾。由于这种现象往往在圣诞节前后最为显著,所以人们叫它厄尔尼诺,即圣婴的意思。  与厄尔尼诺相反,当赤道洋面东部水面温度更低于常年,而西部水温高于常年,也能引起灾害,这叫做拉尼娜。2007-2008年冬季美国竟出现龙卷风,而中国出现多年不遇的雪灾,同赤道大洋西部水温升高有关。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不可能完全主宰我国的气候异常 在最近几十年里厄尔尼诺与拉尼娜频繁发生,最近的一次是2007年下半年至今在赤道中东太平洋形成的拉尼娜事件。受拉尼娜影响,从2008年1月开始,我国南方地区出现百年一遇的大面积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造成巨大损失。1997-1998年与1982-1983年是影响很大的两次,特别是1997-1998年在厄尔尼诺之后还发生一次强大的拉尼娜。1997年6月开始,南美厄瓜多尔、秘鲁、巴西、智利与阿根廷的北部都暴雨成灾,使这里的干旱荒漠变得生态繁荣;而在赤道太平洋西部的印尼与澳大利亚则出现多年不遇的旱灾,热害频繁,多处地方高温打破纪录,澳大利亚的黑德兰港和曼多拉镇还出现46℃的高温。  全球天气是由三大涛动的相互影响组成的,三大涛动构成了全球大气环流的总体图象。这三大涛动就是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阿留申低压组成的北太平洋涛动、北大西洋副热带高压与冰岛低压组成的北大西洋涛动、赤道太平洋东部高压与西部低压组成的南方涛动。这三大涛动不但相互影响,而且每个涛动具有跷跷板式的气压变化,即其一个成员升压就伴随着另一成员的降压,相反,其中一个减压就有另一个升压。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在南方涛动的东太平洋高压区,所以它就通过南方涛动而同大气环流联系起来。每当厄尔尼诺发生时,南方涛动的跷跷板关系就发生倒转:原来在赤道太平洋的西部印尼与澳大利亚一带的低压区变弱了,甚至变成高气压,这就使得这里原本降水很多的气候变得干旱少雨;相反,东太平洋的高气压则变成低气压,使这里原本干旱的气候变成潮湿多雨。于是厄尔尼诺把赤道太平洋联成一个整体,而且还同大气环流的变化密切相关。人们把它们统叫做ENSO,即厄尔尼诺与南方涛动的英文缩写。 中国并不位于ENSO的中心区,而是位于它的边缘地区,中国每年的气候是同冬季风与夏季风的交替与相互作用有关的。厄尔尼诺主要是通过夏季风影响我国,冬季风并不受厄尔尼诺的直接影响,所以厄尔尼诺不可能完全主宰我国的气候异常。在强大的厄尔尼诺影响下,我国的冬春季副热带高压可能异常发达,直接影响我国冬季的多雨现象。 现在全球增温已经十分明显,增温的中心是在南北两个极区,这里增温的幅度达到全球平均幅度的两倍。2007年北冰洋的冰雪面积最小时只有300万平方公里,约为北冰洋总面积的1/7,南极洲冰雪也在消融。其结果,极区与赤道之间的温度差必将明显减少,影响西风的强度,进而使绕极洋流的强度减少和位置北移,秘鲁洋流也将因此受到影响;温度升高又会使副热带高压加强,高压区海水蒸发加快,有利于温盐洋流加强。这许多现象起着不同的作用,是厄尔尼诺现象增加的原因。但其中有些作用是相反的,所以对厄尔尼诺的影响究竟如何,还需要专门的研究。


6、什么是天气预报?天气预报有哪几种?

天气预报就是对未来时期内天气变化的预先估计和预告。 “天有不测风云”,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天气预报的难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在不断提高,人们根据天气预报,可以适时安排生产和生活,使气象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减少气象灾害的损失。 天气预报是根据大气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对某一地区未来的天气作出分析和预测,这是大气科学为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的重要手段,准确及时的天气预报有利于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的趋利避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有极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天气预报的时限分:1—2天为短期天气预报,3—15天为中期天气预报,月、季为长期天气预报,1—6小时之内则为短时预报(临近预报)天气预报的主要方法,目前有天气学方法以天气图为主,配合气象卫星云图、雷达图等资料来制作天气预报;数值天气预报以计算机为工具,通过解流体力学,热力学,动力气象学组成的预报方程,来制作天气预报;统计预报,以概率论数理统计为手段作天气预报。以上各种有时互相配合、综合应用,并广泛采用计算机作为工具。


7、什么是雷达?

雷达概念形成于20世纪初。雷达是英文radar的音译,意为无线电检测和测距,是利用微波波段电磁波探测目标的电子设备。


7、 自己能测知台风中心在何处吗?

假如你无法得到台风警报,根据台风将来临的预兆观察,确知台风已到, 这时有一个方法可以知道台风中心在什么方向:请你站在空旷地方,以背对风, 那么在左手前方就是台风中心所在的方向。 知道了台风中心所在的方向以后,可以根据风力的大小,估计距离台风中心的远近, 假如风力只有6级左右(每秒12公尺),那么你是在台风的边缘,要是风力有11、 12级(每秒30到35公尺左右),那么你距离中心就很近了。



版权所有: 海口市气象局 Copyright©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海口市气象局
技术支持:海南易瑞可高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电话:0898-65873961 琼ICP备13001747号-1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琼州大道23号 邮箱:hkqx121@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702000016号
网站标识码:CA220000000608824060001